发布时间:2019-04-16 17:03:33 内容来源:网络
改革开放40年来,民营企业蓬勃发展,民营经济从小到大、由弱变强。在稳定增长、促进创新、增加就业、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,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。可以说,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史也是一部民营经济发展史。总结40年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经验,寻找民营企业能够持续发展的本质和根源等等,成为新时期有关专家学者以及民营企业家们最关注的焦点。
从三个层面阐述了民营企业需要的工匠精神。 第一,改革开放四十年民企发展面临的“六道坎”。 民营企业在过去40年发展过程中面临旧的“三道坎”,即产品严重同质化、恶性价格战、假冒伪劣猖獗,这三个问题严重限制了民营企业的发展。而未来十年,中国将从消费互联网迈向产业互联网,产业互联网的显著特征是智能化。中国经济在全球新秩序下的自我调整,企业进入经济发展新秩序。中国迎来消费升级,符合消费升级的企业新物种将崛起。这也意味着新“三道坎”的产生,即品质革命、效率革命、价值革命,而这新“三道坎”,却也正是民营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根本遵循。 第二,企业家急需对工匠精神认知升级,做“匠系青年”。 企业可持续经营需要工匠精神,需要升级对工匠精神的认知。工匠精神的内核是建立工匠文化、工匠精神的落地保障是建设工匠制度、工匠精神的落地本质是教育、工匠精神的落地抓手是持续精进技艺。“文化、制度、教育、技艺”形成工匠精神践行、创新、传承的四轮驱动。 中国工匠精神先行者、大国工匠文化体系构建专家、知名财经作家付守永认为,求深不求广、贴近客户、技术创新、细分领域的品牌号召力、持续的人才教育五大战略是具有长远眼光的企业家的共性选择。工匠精神对于企业家来说是一种使命的召唤。具备工匠精神便具有一种强烈的人生使命感,正是因为工匠精神的使命召唤,他们愿意用3年、5年的时间打磨出极致的产品,耐得住寂寞、不急不躁、不畏失败。只有具有工匠精神的人,才能真正视工作为修行,视奋斗为享受,才能坚守“良知、厚道、向善”的做人品德。他们愿意静下心来做好一件事情,而具有这种精神的企业家被付守永称为“匠系青年”。 第三,新经济秩序下企业践行工匠精神、提升竞争力的三大建议。 付守永对民营企业践行工匠精神提出了三点建议。 一,重新规划企业成长路径。付守永认为,中国95%的民企应当抛弃快速做大的成长路径,重新规划面向未来的新成长路径,这条新路径是“做强-做精-做久”。 二、盘活人才竞争力。企业家必须建立“成人达己”的经营哲学,建立企业的再教育系统,持续加强人才培养,构建高效灵活的发展机制。 三、培养创造差异化价值的能力。主要在产品领先、技术差异化、商业模式创新上做到优于竞争对手。